助您好孕! 中醫懷孕調理,陪您迎接寶寶的到來!

healthycare-preganat-review

女人天生被賦予創造新生命的本能,當驗到兩條線的一剎那,生命即刻承載了甜蜜的負擔。身為準媽媽的你,或者你身邊的準媽媽,是否吃飯前都要拿手機搜尋每樣食材「孕婦可不可以吃」,又或者不小心吃到薏仁就緊張得半死。懷孕從初期到分娩,身體著實經歷了巨大的改變,大部分人順利度過,也仍有少數人過程相當不舒服。近年人工生殖盛行,高齡懷孕的比例攀升,懷孕各階段的大小風險也隨之而來。在婦產科規律產檢的基礎下,中醫調理能夠幫助準媽媽們孕期更順利。本文將以中醫觀點結合現代科學證據,幫您解惑懷孕大小事。

Halthycare-pregnant-blood

懷孕早期徵兆,懷孕初期有出血該怎麼辦?

懷孕初期徵兆個體化差異很大,舉凡嗜睡、乳脹、喘、水腫、燥熱、胃酸逆流、頻尿、便秘⋯等,和經前症候群不容易區別,甚至很多人其實感受不到身體的些微變化。懷孕初期賀爾蒙的極大起伏,帶給身體的影響是全方面的,其中比較令人擔心的是陰道出血。懷孕早期出血最常見是著床性出血,通常出血量少不超過三天,屬於正常生理變化。其次賀爾蒙變化使得子宮頸表面微血管增生,有時用力解便、性行為、活動量大時,微血管破裂也會出血,這類少量出血不必過度擔憂。需要提高警覺的是出血量變多,持續出血超過三天,並有血塊出現,建議立即就醫檢查。中醫認為「腎虧」是流產的主因,「腎虧」的表現常伴隨腹部重墜感或者腰膝酸軟,懷孕初期若出現腎虧的表現,建議三個月內減少勞動搬重、避免高強度健身,但正常的日常活動及中低強度的運動則不在此限。

懷孕飲食您吃對了嗎? 孕期飲食禁忌告訴你!

醫學上指出孕期應避免攝取過量咖啡因和酒精,減少胎兒生長發育受影響,除此之外,健康的孕期女性飲食上不需過於拘泥。

常聽到的飲食禁忌和兩件事有關,第一是「子宮收縮」,第二是「細菌感染」。比如麻油、山楂、薏仁過量攝取有機會刺激子宮平滑肌收縮,所以一般建議孕期要避開。還有人說孕期不要吃生食不要吃冰,原理基於衛生食安考量,孕期免疫力下降,所以冰塊、生菜沙拉、生魚片、生牛肉等務必小心,盡量吃熟食或汆燙過的食物會更安全。懷孕中後期體溫升高,尤其在炎炎夏日,許多孕媽咪會燥熱到不行,偶爾喝些冰涼的飲品是無傷大雅的,還請各位媽咪們不用太糾結。

懷孕期間可以腳底按摩嗎?

可以,但請注意強度及按摩頻率。中醫古籍曾記載一例針灸下胎的醫案,並提及孕婦禁針穴位為合谷、三陰交、至陰、崑崙、肩井、氣衝,其中一半的穴位剛好在腳底,民眾對孕期腳底按摩的疑慮的確有跡可循。然而目前沒有科學證據證實腳底按摩會導致流產,懷孕期間進行適度按摩,反而有助於減輕水腫及釋放壓力。個人體質虛實有別,孕期按摩建議淺層放鬆即可,避免過度頻繁的深層刺激。此外,合谷穴和肩井穴因針刺的痠痛感較強烈,氣衝穴位於子宮正上方,故孕期不建議針刺。根據現今的臨床文獻,孕期進行針灸產生的不良事件僅輕微且短暫的針刺疼痛、針刺點瘀青,無異於非孕期的情形,若是為了孕期不適症狀醫師評估需進行針灸,孕媽咪們不需要過度擔憂。

懷孕可以吃中藥嗎?

可以,但建議諮詢合格中醫師。中藥和西藥一樣屬於藥物,有必要才會使用。健康的孕媽咪不需要額外補身體,注重營養均衡即可,有些人越補反而越糟糕。孕期用藥需格外小心,西藥有分級以供醫師和民眾參考,一般A級、B級的藥物孕期使用是相對安全的。中藥依照藥物功效及藥性,將孕期該小心使用的藥物歸納如下:

Halthycare-pregnant-notices

台灣坊間有許多中藥材入菜的料理,如:藥膳排骨、肉骨茶、薑母鴨,一週一次為限不致於對孕期造成影響。孕期若有不舒服或者需要安胎,欲搭配中醫調理的準媽媽們,建議還是直接找合格中醫師對症治療,不要隨意嘗試偏方喔! 

Halthycare-pregnant-doctors

懷孕期中醫可以幫什麼忙?

事實上,從懷孕初期、中期至後期,中醫都可以幫許多忙,讓孕媽咪一路順利迎接寶貝出生。

妊娠惡阻:

俗稱「害喜」,見於懷孕14周前的第一孕期,少部份人較嚴重會持續到懷孕中後期。主因是荷爾蒙劇烈變化胃排空速度變慢,中醫稱為肝氣犯脾及脾失健運,使用疏肝健脾的方式能有效改善孕吐。若孕吐嚴重連藥都無法吃下去,在背部膀胱經上的「肝俞」「脾俞」進行拔罐或刮痧也能舒緩症狀。

胎動不安:

孕期腹痛、腰痠、陰道出血…等孕期不適皆屬於中醫胎動不安的範疇,西醫一般使用黃體素安胎,但對於非黃體素不足的類型效果有限。中醫認為胎動不安多屬腎氣虧虛及氣血兩虛,因應不同證型給予用藥也能幫助安胎止血。提醒大家,孕期雖多為虛症,但仍有少部分血熱實症,不適合單純的補法,不建議民眾自行使用非醫師處方的中藥,應諮詢合格中醫師,綜合評估後再給予用藥建議。

孕期便秘:

因賀爾蒙變化及子宮變大壓迫腸道,導致腸道蠕動變慢,糞便乾硬難解,導致許多孕媽咪都因便秘苦惱。水分補充及增加活動量可改善排便,但仍有許多媽咪吃什麼都沒辦法正常解便。這時中醫透過適量的理氣導滯及潤腸通便藥物,在不使用瀉藥的條件下增進腸道推動的力量,有效改善排便的狀況。

皮膚癢疹:

皮膚問題常見於懷孕中後期及產後第一個月,目前認為和體重增加過快、賀爾蒙改變有關,但大部分癢疹原因不明。搔癢症造成孕期生活品質大打折扣,若是無法單純靠保濕或藥膏改善,中醫從濕熱化火或血虛風燥的方向對症用藥,往往能收穫不錯的效果。

孕期水腫:

懷孕後期因子宮與腹部增大,下肢靜脈的回流變差,造成下肢容易水腫,透過抬腳、散步,或喝紅豆水都會有幫助。但若持續無法緩解,中醫藉由利水消腫、補氣消導的方式,能有效減輕下肢水腫。需注意下肢水腫若同時合併血壓升高、尿蛋白陽性,則應積極配合西醫檢查及治療。

參考文獻:

The Cau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during Pregnancy,Yung-Chang Lai et.,al, Chung Shan Medical Journal, 17, 2006.

北市醫學雜誌 第14卷 第4期,2017專,論運用實證醫學評讀孕婦針灸治療產生之不良事件呂怡瑾、葉家豪。

<好孕,做自己:從懷孕到生產,烏烏醫師寫給你的快樂孕期指南>,2022,出版社:高寶國際有限公司,作者:烏烏醫師。

專欄文章醫師介紹

專長: 

【婦科】
月經不調、多囊性卵巢、子宮內膜異位症、男女助孕、產後調理、陰道炎、乳房疾患。

【兒科】
鼻過敏、氣喘、異位性皮膚炎、性早熟、小兒轉骨、妥瑞氏症、早療、雷射針灸

【皮膚科】
青春痘、毛囊炎、蕁麻疹、濕疹、汗皰疹、乾癬、黃褐斑、美白美容。

【兒科】
體質調理、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異位性皮膚炎、腸胃機能障礙、食慾不振、尿床、小兒轉骨

【內科】
感冒、咳嗽、眩暈、頭痛、胃食道逆流、腸躁症、失眠、情緒障礙、過敏體質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耳鳴、攝護腺疾病、自體免疫疾患、癌症輔助治療。

【針灸科】
顏面神經麻痺、中風後遺症、頸椎病、下背痛、關節炎、無痛針灸、婦科針灸。

【自費療程】
水煎藥調理、美顏針、埋線減重、哺乳諮詢。

現任:

南竹風澤中醫 院長

經歷:

  • 大竹風澤中醫診所 院長
  • 嘉義基督教醫院 中醫部總醫師
  • 三軍總醫院西醫醫師
  •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醫師
  • 璽寶/美成產後護理之家 巡診醫師
  • 桃園市衛生局助孕養胎專案醫師
  • 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講師

學歷:

  •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 生物碩士
  •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 醫學士
  • 中醫兒科專科認證
  • IBCLC國際泌乳顧問認證

Dr.吳多加 門診時刻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