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天氣冷關節特別容易疼?
「這幾天變冷我的腰又開始痛了!」、「快下雨了,我的膝蓋比氣象台還準呢!」
為何變天關節就會特別不舒服呢?有幾個常見的原因:
肌肉僵硬緊繃:氣溫低會讓肌肉變得僵硬緊繃,且身體的活動度下降讓肌肉更僵硬。
血管收縮與血液循環變差:氣溫低使關節周邊血管收縮,血液循環變差,關節獲得的氧氣和養分減少,代謝和修復能力下降。
大腦對疼痛的敏感度增加:天氣變冷影響大腦的疼痛感受區域,使身體對疼痛更加敏感
舊傷影響:過去的關節或軟組織舊傷,在低溫刺激下更容易疼痛。
中醫對於天冷導致關節痛的解釋
《黃帝內經》:「經脈者,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、濡筋骨,利關節者也。」
經脈裡的氣血是供給養分、氧氣讓關節活動順利的重要關鍵,而天氣寒冷會使寒氣阻礙經絡,導致氣血流動不通暢而引起疼痛,就是所謂的「不通則痛」。
什麼人更容易關節疼痛?
女性因為在停經後雌激素減少導致骨質密度下降快、以及關節的先天結構、大部分女生肌肉量普遍比較不夠,容易出現關節疼痛。
老年人則因為關節軟骨隨年齡自然磨損,加上肌力、骨質流失、活動量下降或是曾經有舊傷,更容易出現關節疼痛。
關節炎懶人包:關節炎症狀與成因一次搞懂
關節炎指身體上各關節的發炎疾病;急性期發作的關節表現紅腫熱痛的現象;慢性期表現疼痛及關節僵硬。
1.類風濕性關節炎:
遺傳性,為自體免疫問題,常見於中老年女性,為小關節的慢性發炎,早期症狀以關節腫脹及疼痛為主,且多為對稱性;逐漸侵蝕軟骨及硬骨,最終造成關節的變形及功能喪失。
2.僵直性關節炎:
遺傳性,和自體免疫系統有關,常見於男性,約二十歲左右開始產生症狀,侵犯軀幹正中央的骨關節,造成整條脊椎僵硬,轉動或彎曲身體都有困難。
3.退化關節炎:
好發生於老年人。發生原因是關節內軟骨退化磨損,關節運動不順暢,長久下來磨損到軟骨下的骨頭,刺激骨頭異常增生,造成骨刺。
4.痛風性關節炎:
好發生於男性,原因是身體內尿酸數值太高,產生痛風結石,累積在關節處造成疼痛。
穴位敷貼
針灸治療
養身茶飲
中醫治療關節炎的方法:從內到外調理
關節痛除了吃止痛藥還能做什麼?中醫幫助你從內到外來調理:
1.中藥治療:
針對不同證型做治療,溫經散寒、活血通絡、滋補肝腎:如濟生腎氣丸、龜鹿二仙膠、獨活寄生湯
2.三九貼:
使用穴位敷貼的方式調整虛寒體質、增加陽氣。
3.針灸與拔罐:
放鬆肌肉,改善血液循環,減緩疼痛。
4.藥材薰蒸或藥浴:
若是不敢針灸或是容易藥布過敏,可以嘗試藥薰(有中藥材成分)或是直接泡藥浴的方式。
5.中藥成分的藥布:
針對疼痛處敷貼,減緩疼痛。
6.食療與保健建議:
藥膳包、杜仲茶…等,在冬天寒冷的時候,煮鍋暖暖的藥膳或茶,驅散寒氣,讓身體暖起來。
關節炎多久才會好?治療時間與日常調理建議
關節炎恢復的時間因人而異,急性關節炎數天就可以恢復,慢性的長達數年或反覆發作。在家如何自我保養呢?
1.多熱敷:熱敷是有效又最方便的方式, 使用熱毛巾、吹風機或電熱毯熱敷約15-20分鐘,一天2-3次,泡熱水也是個很好的方式,可搭配中藥的活血散寒的藥材。
2.按摩:按摩不舒服關節附近的穴道,放鬆肌肉、增加局部血液循環。
3.適度運動:選擇適合自身狀況的運動,如瑜伽、跑步、重訓等,透過運動幫助增加肌力,讓肌肉幫助關節的活動上更加穩定。
4.關節保暖:保護容易露在外面的關節,如膝蓋和手腕,避免直接去吹風。
5.中醫調理:可以諮詢中醫師關於關節保養的中藥材和針灸療法,在變天前疼痛發作前先預防保養。
打開地圖,去找找離你最近的中醫師吧!
《黃帝內經》:「上工治未病,不治已病。」
中醫強調未病先防,與其關節痛到吃一堆止痛藥,不如在身體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前來預防調理,打開地圖,去找找離你最近的中醫師吧!
專欄文章醫師介紹
現任:
青埔領航中醫診所 院長
青埔風澤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
經歷:
- 衛福部桃園醫院中醫科醫師
- 林口/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
-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
-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西醫部醫師
- 廣仁堂診所 中醫師
學歷:
- 中西醫雙執照醫師
- 長庚大學中西醫雙學士
Dr.林俐瑩 門診時刻表: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