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灸有助改善失智症

全世界約每4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者,台灣約有25萬人受苦於失智症。在現代醫學的照顧下,中醫師表示,加上針灸有助改善失智症的認知狀態和日常生活的品質。

65歲的黎爺爺有失智的家族史,本該清閒的退休生活,卻開始睡不著覺,老是記不住東西,還懷疑黎奶奶偷東西,重複問同樣的問題,有時出門回不了家,讓照顧的黎奶奶和家屬身心俱疲。幸好除了西醫的用藥,在中醫的幫忙下,黎爺爺的狀況總算穩定點,也讓黎奶奶重拾笑容。

執業中西醫師姜智釗表示,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,而是種疾病,年紀愈大愈容易罹患失智症,其他危險因子包括心血管疾病、腦部損傷或退化疾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酗酒、憂鬱症等,而失智家族史也是個重要指標。

最近發現,睡眠障礙可能是失智症的先驅症狀。另外,霧霾帶來的懸浮粒子,會讓身體出現慢性發炎,可能造成神經的損傷而導致失智。

姜智釗表示,中醫典籍看待失智,散載於「錯語」、「善忘」、「癡呆」、「呆病」等描述,除了改善症狀外,更期盼能在初期就緩解其進展。因此,常用補益安神的角度著手,人參、天麻、川芎、丹參、銀杏、仙靈脾、葛根、黃芩是常用的中藥。

研究也發現,在現代醫學的照顧下,加上針灸之後,可以改善失智症的認知狀態和日常生活的品質。姜智釗表示,臨床上體針常選擇合谷、太衝、足三里、三陰交,頭皮針則常用百會、四神聰、智三針(神庭、本神)、風池、風府。

除了中醫針藥的幫忙,動腦活動或是有氧運動不但紓壓,還能保護腦細胞。飲食可考慮增加魚類和蔬菜水果全穀類的比例,增加葉酸和維他命B12的攝取,還能和運動一起達到體重的控制。

姜智釗表示,睡不好或者睡得少的民眾,要趕快尋求協助,才能順利在睡眠期間補養氣血,讓大腦休養生息。另空氣品質不佳的期間,要減少出門並戴上口罩,回家趕快換穿衣物,並考慮使用空氣清淨機,降低失智風險。

 

原文載於中華日報

【本文作者服務診所】大竹風澤中醫診所

【內容來源或主要科學文獻依據】醫師自行發表

【轉載本文請取得原作者同意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