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發生的關鍵在於正氣(免疫力)是否強盛
>>人體任何結構組織改變或生理功能失調都可能影響正氣,導致生病
預防疾病除了養生保健培養正氣(增強體質)以外,還要防止病邪侵犯人體
>>環境(氣候變化時注意保暖、避免空汙影響、控制室內濕度)
>>衛生(注意水源及食品衛生,避免病從口入)
避其毒氣(病人隔離、避免疾病發生和傳播)
就是我們現在做的:少出入人多擁擠場所、戴口罩、避免觸摸眼口鼻、肥皂洗手
飲食-X生冷X甜食X烤炸辣X發物
>>發物指吃了之後容易引發舊疾或加重病情的食物,常見有海鮮類、芒果、鵝肉、羊肉、香菇、南瓜、茄子、竹筍、辛辣物等。
溫熱性食物:
蔥 韭菜 薑 蒜 辣椒 肉桂 咖哩 羊肉 鱔魚 龍眼 荔枝 芒果 榴槤 釋迦 麵食 咖啡 酒 糖 烤炸
寒涼性食物:
大白菜 冬瓜 小黃瓜 苦瓜 絲瓜 蓮藕 竹筍 白蘿蔔 綠豆 薏仁 荸薺 莧菜 茄子 西瓜 哈密瓜 水梨 橘子 奇異果 番茄 椰子 葡萄柚 柚子 螃蟹 蛤蠣 牡蠣 冰品 冰飲(去冰還是冰的啊~) 生菜
平性的食物:
蘋果 芭樂 葡萄 柳丁 木瓜 花椰菜 高麗菜 黃豆 豌豆 地瓜 雞肉 豬肉 及其他不會太熱太寒的食物
(許多食物屬性各家各派說法會有些許出入,適量攝取通常無大礙,葉菜類大多屬性較偏涼,可在料理時加入些許薑絲)
情緒也會影響正氣
精神刺激→影響氣機→氣機逆亂→氣血津液運行失常、臟腑功能活動混亂及陰陽失調→影響正氣(抗病能力)
所以減少恐慌、天天開心很重要
穴位按摩
>>同身寸的概念-自己身上的穴道用自己的手指量長度最準!
足三里:外膝眼下三寸 脛骨旁開一寸
>>健脾和胃、扶正培元,長壽穴
三陰交:内踝上三寸 脛骨後緣
>>調和氣血,婦科重要穴
太衝:大趾次趾間根部
>>疏肝理氣,解鬱穴
內關:腕內面橫紋上兩寸
>>寧心安神、理氣和胃,打嗝、止吐穴
~最後~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網頁有很多健康資訊,大家可以多去尋寶!
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Detail.aspx?nodeid=543&pid=8365



【本文作者服務診所】埔心/平鎮風澤中醫診所 – 林頴滋中醫師